第103章 103


听说过皇帝宠臣子的,  却没听说过宠臣子到让对方经常留宿。太阳底下无新事,从前也有许多媚上的宠臣,  具体到哪种程度大家心知肚明。

        没想到陈世子年纪轻轻,  居然也走这条路!!

        然而在波谲云诡的朝堂,这点风月密谈转瞬即逝,无法占据众人太多心神。

        陛下大婚之后,其次便是平内乱,  安四境。

        同年六月,  陛下派出的大军在南疆与五皇子等叛党交战数场,  有战有败。

        叛军在此地经营许久,  五皇子旧党大多是当年威武侯将军遗部,骁勇善战。但先皇驾崩太早,  五皇子根基尚且不足,面临大军压境,终究是败多胜少。

        数月过去,已近第二年夏末。在负隅顽抗大半年后,叛军宣布投降,五皇子兵败后于帐中自刎。

        关于五皇子是否是自杀,这件事却有争议。

        据五皇子旧部所言,在兵败半月前,  五皇子与部下商谈过投降的下场。那时的五皇子虽然心理压力很大,却抱有期望地幻想,  或许他只要向太子低头,自己会被贬为庶人和被圈禁。

        五皇子明显有求生的欲望,又如何会在投降前夜自刎。

        这其中疑点重重,  却没人敢说。

        无非是因为凶手极有可能是坐在龙椅上的陛下,  如今天下的主人。

        距离先皇驾崩陛下登基也过去了大半年,  若说当时众人不清楚,现在却也都看清了一切都是陛下的算计。

        五皇子和先皇的死是否有关系尚且另论,但若是对方没有选择谋反,最差的结局也不过是圈禁。

        然而陛下从一开始便没打算留下五皇子的命,所以才会故意逼其离京谋逆。

        如今又怎么可能心慈手软,留下后患。

        五皇子死的当天,捷报传来,谢仙卿却似早有预料。他看完那张密信,随意松开指尖,那张信纸便轻飘飘地落于案面。

        回忆起不久前收到的消息,得知五皇子城破前试图举兵投降时,他眼眸微冷,浅叹一声。

        “五弟既死前已有悔意……我记得他有几个儿子?”

        “回陛下,共两子一女,长子已七岁了。”

        谢仙卿神情淡淡,似随意叹道:“已能记事了。”

        张公公心中一紧,并不敢出声。

        时人不少人猜到了五皇子一事与陛下有关,私下也曾有流言抱怨陛下心狠,没有兄长容人之量。

        张公公跟随陛下已久,却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

        五皇子有谋逆之心,即使被圈困于长安也不会安稳,谋逆是迟早的事情。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静等他日后爆发,倒不如趁他现在根基不稳时一举铲除,方能避免更激烈久远的战争。

        战争带来动乱,使民生不稳。内乱不平,外敌也会虎视眈眈。陛下从没有将五皇子放在眼里,却不能任由祸端弥留。

        谢仙卿问了两句,便轻飘飘揭过,好似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忽然侧首,抬眸询问身旁的张公公:“皇后何在?”

        “回陛下,皇后娘娘一早便出宫去了,听说与永安侯有关。”

        谢仙卿眯起了眼:“永安侯?”

        ……

        叛党已平,国家安定下来,便有人心思动了。

        今日早朝后,李大人率先道:“如今内乱已平息,臣等认为,陛下是否应将选妃一事提上议程?”

        距离陛下大婚已过去近半年,期间皇后娘娘一直没有传出好消息。偌大的后宫,如今竟然只有皇后娘娘一人,

        以及时不时留宿的陈世子。

        前些时日大家还认为陛下龙马精神,认为其艳福不浅。可如今半年过去,陛下身边依然只有陈氏姐弟二人,大家便觉得不对劲了。

        普通大臣家中也有几名小妾,陛下何等身份,没有后妃三千便罢了,居然明面上到现在只有孤零零的一位皇后!

        这是他们作为臣子的严重失职啊!

        从前陛下推辞时局不方便选妃,如今五皇子叛党已平,陛下也该广纳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了吧!

        故而李大人此话一出,朝堂短暂的沉默后,顿时响起不少附和声。

        侍中郎面色凝重:“陛下膝下无子,应以国家社稷为重,充盈后宫广纳贤妃……”

        陈皎今天没什么事,本来正双手揣袖摸鱼睡觉呢,骤然听见有人提议给她男朋友选小老婆。

        她当场就清醒了,扭头就想看看究竟是谁这么缺德。

        神经病啊,一天天没事做还要管皇帝娶多少个小老婆。

        李大人得到众人支持,正侃侃而谈劝说陛下充盈后宫时,忽然觉得后背冷飕飕的。

        他转过头,便对上了陈皎愤怒的眼神。

        李大人:……

        忽然想起来了,这小子也跟陛下有一腿。

        谢仙卿未料叛党平息后,这些人却将目光放在了他的后宫中。他扶额,思量道:“朕与皇后恩爱情深……”

        恩爱情深四个字一出口,谢仙卿还没说完剩下的话,众人便齐刷刷地看向陈世子,等待对方的反应。

        陈皎正瞪李大人呢,忽然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茫然了。

        ……看我干嘛?

        谢仙卿坐于上首,自然没有错过大家的眼神。

        想到民间那些关于自己的风月流言,他顿时头更疼了。

        谢仙卿心中叹了声气,沉吟道:“未免皇后伤感,朕此生不会纳妃。”

        这话一出,就如同油锅里进了一滴水,所有人都炸了。

        “陛下!”

        “陛下三思啊!!”

        在一片喧嚣声中,谢仙卿揉了揉眉心,道:“此事朕心中已有决断,日后无需再提。”

        这件事显然有许多人接受不了,为避免剩下的唠叨和劝诫,谢仙卿直接起身,让张公公宣布退朝。

        谢仙卿走后,朝堂上依然充斥着各种声音,原本平静的宣政殿沸腾至极。

        “闻所未闻,荒谬!”

        “陛下怎会有此意,必定是有小人背后蛊惑!”

        “中宫无子便罢,居然妄想霸占陛下,莫不是想好事都让他永安侯府占光了!”

        众人反应如此激烈,除了震惊之外,也有因为利益被触及的愤怒。

        后宫也代表着朝堂的势力,此前众人追逐皇后之位,未想被永安侯府后来居上抢到手。大局已定,此后众人便更加认真地盯着陛下后宫中的妃位。

        可现在,陛下居然说他不纳妃了?

        陛下不纳妃,也就意味着下一任皇帝无论是谁,都只会出在永安侯府!

        一群人背后议论许久,然后异口同声地将矛盾怪在了永安侯府上。

        也不知陈氏姐弟如何蛊惑陛下,才唆使对方同意。

        大家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皇后之位归你家了,妃位总得给其他人分一分吧?都是太子党有功之臣,总不能你吃肉,连汤都不给兄弟们剩一口啊!

        大家气愤之下,连续上表多日。陛下对所有劝他充盈后宫的折子视而不见,就连右相和太傅等人出马都无功而返。

        看样子果真如他前几日所说,心意已决。

        此事可大可小,陛下已经娶妻,又不需要用充盈后妃来平衡臣子间的关系。皇后虽然无子,却也才过半年,远没到‘皇后无子需要废后’的地步。

        纳妃跟社稷也没什么关系,以至于大家劝陛下的言辞也不敢太过激。如果是其他关乎社稷黎民的国家大事,谏臣们早就前仆后继地撞死在宣政殿了。

        可如今只是因为陛下不纳妃这件事,他们便大张旗鼓地一头撞死,那史官记载下来,说出去也不光彩啊?

        大家劝不动陛下,便决定找当事人负责了!

        几日后,永安侯下朝后,便被众人团团围住了。

        听完众人的来意,他指着自己的鼻子:“你们叫我去劝皇后,让皇后娘娘劝陛下选妃?”

        侍中郎义正言辞,沉声道:“陛下年近而立,膝下尚且无子。即使不大选,也得尽快小选几位妃子进宫了。”

        大家闹腾许久,也想明白了。

        永安侯府的人想要霸占后宫,但这件事根本就不现实,他们总不能真的让陛下不选妃了。

        所以大家觉得退一步。不大选后宫可以,但也要小选吧。

        提出这个提议后,大家都认为永安侯会满口答应,谁料对方神情更加古怪了。

        永安侯此前也听说过陛下似有有不纳后妃的意思,不过他也不敢相信,直到前几日陛下金口玉言,当着群臣面拒绝此事,永安侯才敢相信。

        自己女儿不用伤心,永安侯自然欢喜。

        而朝堂上这些人因此闹腾的事情,永安侯也早就知道了。

        因为侯府的立场,永安侯从未参与其中,每次见着这些人都避开走。

        没想到在其他人眼中,他好像是个傻子!这群人居然找他去劝说陛下纳妃。

        如果是从前,永安侯肯定二话不说开始破口大骂了。但今天他看着面前这十几人,他冷静了一下,没有第一时间口吐芬芳。

        倒不是永安侯不想跟这些人吵架,主要是他怕一言不合打起来。

        自己势单力薄,到时候肯定是被打的份。

        永安侯收回手,假装听不懂这些人在说什么:“你们为何不自己去求陛下?”

        见他揣着明白装糊涂,李大人当即笑着威胁道:“不知永安侯是否察觉,陈大人近日常留宿宫中,与陛下关系疑过亲近了些……此事一旦传出去,恐对陈世子名声有碍啊。”

        你儿子媚上,你女儿怂恿陛下不纳妃,她们不懂事你也跟着不懂事。

        此前大家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如今众人却直接揭开了此事。

        如果是从前,好面子的永安侯听到这话,必定会羞得满脸通红。

        从前他不让陈皎跟太子走近,便是担心永安侯府像如今这样,被众人指摘媚上,名声受损。

        但这两年大大小小的都经历过了,永安侯也成长了。

        通俗点来说,就是他不要脸了。

        被侍中郎王尚书等人围着,永安侯双手揣袖,感叹道:“陛下向来信重犬子,时常命她陪伴在旁处理宫务,有时太晚了些也正常。诸位如有意见,不若去找陛下商谈。”

        他都被人连续写了多少封信被骂绿王八了,还有个屁的面子。

        再大的脸面,哪有女儿重要。

        这世上谁不愿意丈夫只有自己一人,谁会想跟其他女人争一份宠爱。

        他娘他妻子都没吃过的苦,凭什么叫他女儿去吃?纵使陛下坐拥天下,永安侯也不服气!

        永安侯巴不得陛下一辈子不纳妃,怎

        么可能会帮着这些人出谋划策。

        永安侯义正言辞,梗着脖子说:“诸位大臣如此关心陛下后宫之事,倒不如将目光放长远些,落在民生之事上。”

        陈皎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探头附和道:“对啊,诸位大人若是实在没事做,不如去城郊村口挑大粪嘛!”


  (https://www.66kxs.net/book/2879/2879189/402355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